9月行业配置策略及重点关注方向
2024年8月底数据显示,动态平衡策略自2015年以来表现稳健,年化绝对收益达14.89%,信息比率为1.98,最大回撤仅5.6%。九月份推荐关注有色金属、电子、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行业。尽管8月该策略绝对收益为-2.91%,并略微跑输基准,但整体依然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2024年以来,策略表现有所回落,绝对收益-5.92%,但在主动权益基金中排名仍处于中游水平。 多策略方面,自2011年起至今实现年化相对收益7.99%,信息比率1.12,最大回撤控制在13.03%。九月重点推荐石油石化、食品饮料、通信等行业。2024年8月多策略绝对收益为-3.93%,但实现超额收益0.64%。今年以来多策略表现相对较好,绝对收益-1.44%,超额收益达到9.26%,排名领先多策略组。 宏观驱动策略自2016年初以来,年化超额收益率4.42%,信息比率0.61,最大回撤9.51%。九月推荐煤炭、计算机、钢铁等行业。8月该策略绝对收益下降4.29%,全年表现不理想,绝对收益-14.73%,排名靠后。报告提示煤炭、建材、医药等行业存在拥挤风险,且市场和政策变化可能带来不确定性,建议投资者谨慎关注风险。
柏楚电子:智激未来先锋
柏楚电子专注于激光切割业务,主要为下游设备集成商提供控制系统及切割头等软硬件产品。公司自2018年以来业绩快速增长,尤其是2021年后,总线控制系统和切割头成为主要增长动力。其卓越的盈利能力使销售毛利率长期维持在80%左右,归母净利率超过50%,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激光切割行业前景广阔,高功率激光器和切割头市场需求持续提升。预计到2026年,激光切割控制系统市场规模将接近30亿元,柏楚凭借产品、价格及品牌优势,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切割头产品增长迅速,协同控制系统优势明显,未来在复杂应用领域的拓展将助力公司持续提升行业地位。 此外,公司积极切入钢结构加工智能焊接领域,聚焦免示教焊接机器人市场,预计未来钢结构加工领域免示教焊接机器人需求将突破10万台,市场规模超300亿元。公司结合工控技术推动智能焊接系统研发,有望开启新的增长空间。需关注宏观经济、市场竞争及新业务推进等方面的风险。
新凤鸣业绩提升减碳多举措
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12.72亿元,同比增长10.96%,归母净利润6.047亿元,同比增长26.17%。其中,POY销量达到232.68万吨,同比增加8.73%;FDY销量69.94万吨,同比增长2.85%;DTY销量36.15万吨,增长2.18%;短纤销量大幅提升25.75%,达到62.27万吨;PTA销量同比下降4.55%。产品价格普遍上涨,推动收入增长,POY收入160.21亿元,同比增长10.90%,短纤收入增长最为显著,达40.82亿元,同比增加28.12%。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采取多项措施减少碳排放。通过在厂房配置光伏发电系统及余热发电装置,显著降低能耗。同时,公司与杭州胄天科技合作,安装定制的EnersizePlatform能效监测系统,结合压缩空气系统专家实地分析,减少电力浪费,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2024年预测公司每股收益(EPS)为1.04元,未来两年将分别增长至1.55元和1.72元。基于当前业绩及12-14倍市盈率估值,2024年合理股价区间为12.48至14.56元,估值对应市净率在1.1至1.3倍之间,维持“优于大市”的投资评级。需关注项目推进及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2024年第五周创新药快报
2024年8月第五周,陆港两地创新药板块整体表现良好,共有48只个股上涨,13只个股下跌。涨幅前三名分别是北海康成-B上涨27.53%,基石药业-B上涨21.09%,以及德琪医药-B上涨16.36%;跌幅前三名分别为科济药业-B下跌12.16%、三叶草生物-B下跌7.54%和百利天恒-U下跌5.94%。本周A股创新药板块上涨1.1%,表现优于沪深300指数1.27个百分点,生物医药板块则上涨2.49%。 从近六个月来看,A股创新药累计上涨1.64%,显著跑赢沪深300指数5.79个百分点,而生物医药板块累计下跌10.37%。港股方面,本周创新药板块上涨3.21%,同样跑赢恒生指数1.06个百分点,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3.72%。不过,近六个月港股创新药累计仅上涨1.77%,低于恒生指数3.37个百分点,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则累计下跌3.53%。美国XBI生物科技指数本周微跌0.18%,近六个月累计上涨2.47%。 国内创新药进展方面,8月已有9款新药获批上市,5项新增适应症获批,本周新增3款新药上市,2款适应症获批。海外市场中,美国8月共批准9款NDA和6款BLA,本周批准1款NDA,无BLA获批。欧洲和日本本周均无新药获批。全球方面,本周达成8起重点交易,其中诺华微分类技术获得生物靶点全球独家权利,Lindy Biosciences预计获得预付款及高额里程碑付款;NextRNA获得高额资金支持,拜耳获得独家权利。需关注药品降价、医改政策以及研发失败等风险。
天合光能半年报:加速海外扩张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426.68亿元,同比下降12.99%;归母净利润5.26亿元,同比下降85.14%。第二季度收入为247.12亿元,同比下降11.95%,归母净利润仅为1046.4万元,同比大幅下滑99.41%,环比下降97.97%。扣非归母净利润表现更为疲软,环比和同比均出现大幅负增长,反映业绩承压。 公司组件业务表现亮眼,上半年组件出货量达34GW,同比增长25%。累计出货量超过225GW,其中高端210至尊系列组件累计出货超过140GW,居全球首位。产能方面,预计2024年底硅片、电池和组件产能分别达55GW、105GW和120GW。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计划在印尼和美国投产新产能,以应对国际政策风险,推动全球扩张。 多元化业务稳步推进,子公司天合富家专注分布式光伏,业务覆盖全国,渠道和服务网点持续扩大。支架业务全球排名第六,具备良好增长潜力。储能产品研发与市场开拓同步进行,已在美国和英国市场取得突破。预计2024至2026年,公司收入和利润将持续增长,维持“推荐”评级,但需关注原材料价格波动及行业竞争等风险。
万科销售前三,毛利承压融资稳
万科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财报,受多重因素影响,公司实现亏损。上半年营收为1427.8亿元,同比下降28.9%,净利润亏损98.5亿元,同比大幅下滑。毛利率受结转规模减少及高价低毛项目集中释放影响下降至6.8%,同时加大减值计提,导致业绩承压。 销售方面,万科上半年销售面积939.5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273.3亿元,分别同比下降27.6%和37.6%,但依然保持行业前三排名。公司拿地趋于谨慎,仅新增3宗土地,总价约10.2亿元。截至目前,已售未结金额3272亿元,比年初下降9.2%,销售均价下降13.8%。 融资渠道保持畅通,上半年新增融资612亿元,综合成本3.66%。公司通过多渠道获得银团贷款和资产包融资,偿还了境内外债务约177亿元,负债结构不断优化。尽管短期盈利承压,但随着低价土地结转结束,公司盈利有望逐步回升,维持“增持”评级。
猪价震荡,鸡苗稳毛鸡跌
近期生猪价格呈现震荡下行趋势,周均价约19.72元/公斤,环比下降逾4%。屠宰量有所减少但仍维持高位,出栏节奏较快,部分养殖企业因提价缩量导致市场抛压加大。短期来看,随着月末月初供应节奏收窄,猪价有望小幅反弹,但需关注北方地区的出栏压力及惜售情绪变化,预计四季度猪价景气度将有所提升。 家禽市场方面,本周毛鸡价格在周末下滑,批发市场成交清淡,山东养户情绪改善有限,东北地区行情疲软,产品价格回落。鸡苗价格保持稳定,尽管养殖户对高苗价仍持抵触态度,但规模养殖场补栏节奏正常,种禽企业排苗紧张,供应紧张支撑苗价持稳。 水产养殖价格总体稳定,主要品种价格环比持平,同比差异显著。投资建议方面,看好生猪养殖企业如温氏股份、牧原股份以及家禽板块的圣农发展、益生股份。此外,后周期板块受益于下半年供需趋紧,饲料与动保相关企业如邦基科技、科前生物值得关注。市场仍面临疫病、行情波动及自然灾害等风险。
巨星农牧生猪养殖盈利增长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33亿元,同比增长13.13%;归母净利润亏损0.45亿元,但同比增长87.13%。生猪养殖业务通过降本增效,商品猪出栏量大幅提升,且销售价格回升,成功实现扭亏为盈;然而,受下游市场需求疲软影响,皮革业务销量和收入均有所下降,继续亏损。 公司生猪出栏量达到109.45万头,同比增长24.69%,实现营业收入20.39亿元。生产性生物资产较年初增长21.09%,产能稳步提升。公司持续提高生产效率,养殖业绩明显改善,结合当前猪价走势,预计下半年出栏量和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业绩表现值得期待。 基于生猪价格较好,公司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增长至66.67亿、79.20亿和87.46亿元,归母净利润预计分别为5.25亿、7.72亿和8.38亿元,利润增长显著。公司业绩有望逐步改善,维持“买入”评级。但需关注原材料价格、畜禽价格波动及重大疫病等风险。
阿拉丁Q2业绩超预期增长
公司发布了2024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8亿元,同比增长28.59%;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达0.47亿元,同比增长52.91%。其中,第二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40亿元和0.30亿元,同比增长41.55%和120.77%,超出市场预期,表现强劲。 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控股子公司源叶生物的并表贡献。源叶生物在科研试剂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二季度对合并报表贡献营业收入约3168万元,净利润约594万元。源叶生物承诺2024至2026年扣非利润逐年增加,预计将持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同时,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专利数量持续增长,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推动业务创新发展。 未来,公司依托自身研发实力与外延并购,预计2024至2026年归母净利润将达1.23亿元、1.49亿元和1.81亿元,PE分别为23倍、19倍和15倍,维持“增持”评级。需注意新产品研发进度、行业竞争及产品价格波动等风险。
哈弗环比上涨,海外销量创新高
公司发布8月产销快报,8月汽车销量9.4万辆,同比下降17.2%,但环比增长3.5%;1-8月累计销量74.5万辆,同比增长0.4%。哈弗品牌表现突出,受益于新款哈弗H6和蓝山智驾版的上市,8月哈弗销量环比上升,品牌结构逐步优化。魏牌和坦克品牌实现高速增长,1-8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51.1%,高端车型销量占比提升至23.7%,带动整体销量结构升级。 新能源汽车方面,8月销量达到2.5万辆,同比略降5.5%,环比增长2.9%;1-8月累计销量18.1万辆,同比增长22.2%,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海外市场持续发力,8月出口销量4万辆,同比增长31.6%,环比增长5.9%,创单月新高。1-8月海外累计销量28万辆,同比增长54.2%,销售占比提升至37.6%。公司加快多品牌、多车型在海外市场的布局,推动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展望未来,公司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将分别达到2181亿、2664亿和314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9亿、145亿和164亿元,盈利能力稳步提升。随着品牌向上、新能源业务和海外市场持续高增长,具备较强成长动力。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公司发展,同时需关注下游需求和出口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 1
- 2
- 3
- 4
- 5
- 6
-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