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超预期发展,增强人形机器人交互能力,拓宽其应用领域;硬件方面,特斯拉等科技公司纷纷入局,有望加快产业链技术进步。人形双足机器人为通用机器人的最优解,因为人类社会的种种事物都按照人类的生理结构进行设计,贴近人类形态的双足机器人更能适应种类多样的任务,达到通用的目的,隐形成本较小。随着科技龙头入局、ChatGPT等AI技术加速、相关政策密集落地,作为“具身智能”理想载体的人形机器人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有望快速发展。
大模型帮助机器人思考学习,推动具身智能发展。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ITFWorld2023半导体大会上表示,AI下一个浪潮将是“具身智能”,即能够理解、推理物理世界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系统。微软、Google、英伟达等大厂均积极开展具身智能相关研究。微软基于ChatGPT的强大自然语言理解和推理能力生成控制机器人的相关代码;英伟达VIMA基于T5模型,将文本和多模态输入交错融合,结合历史信息预测机器人的下一步行动动作;英伟达OPTIMUS使用任务运动规划器来自动生成足够的机器人轨迹数据,然后训练Transformer视觉-运动策略,进而预测机器人动作;谷歌RT-2则通过VLM与机器人数据的结合,赋予机器人语义理解和基本推理能力。大模型不断进步提升人形机器人交互能力,推动具身智能发展。
特斯拉机器人快速迭代,24年有望在工厂投入使用。2021年特斯拉在AIDay上首次提出其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渲染图;2022年AIDay上,特斯拉推出原型机,在没有外接线缆的情况下实现了缓慢行走与挥手;2023年5月股东大会上,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已经可以实现流畅的行走与抓取物品,灵活度较原型机大大提高。2023年7月20日,马斯克表示,目前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的制造数量为10台左右,将会在2023年11月左右对特斯拉自己设计的执行器进行行走等测试,明年人形机器人有望率先在内部工厂投入使用。在应用场景方面,除了工厂以外,公司还考虑将人形机器人与Neuralink结合,为残障人士提供义肢应用场景有望不断拓展。
多方玩家布局人形机器人,百舸争流加快硬件变革。除特斯拉外,国内外多家公司积极研发人形机器人并取得快速进步。2019年波士顿动力机器人Atlas掌握“体操”技巧,能够连续的跳跃、翻滚;2022年8月,小米发布人形机器人“Cyberone”;2023年4月1Xtechnologies机器人EVE应用于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的商业场景;优必选、傅利叶所生产机器人都具备行走,与人协同完成动作等功能;三星宣布将于2023年10月阐述其“Semicon人形机器人”计划。各高校实验室也在积极尝试各种技术路径研发人形机器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陈建宇团队机器人“小星”采用准直驱力控方案,可完成多种动作。多方玩家并驱争先,有望加速人形机器人硬件升级。
政策密集出台,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2023年6月28日,北京印发《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强调要对标国际领先人形机器人产品,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开展人形机器人研发和工程化,目标在2025年前实现百台(套)级人形机器人原型机的生产,并在3-4个典型场景中开展示范性应用。十四五以来,中央和地方陆续推出支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如《“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山东省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等。多地利好政策有望推动人形机器人加快工程化和产业化。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国产化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恶化风险。
参考资料:
1.华泰证券—倪正洋(执业编号:S0570522100004)—人形机器人再探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230814
投顾姓名:陈定柱;执业编号:A1120621060007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和学习使用,不作为买卖依据,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章、音视频等)及操作仅供参考,我司为正规投资咨询经营机构,不指导买卖,不保证收益,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