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传多赢

五大行中期分红提上日程,计划分红比例不超过30%

在监管政策鼓励和要求下,市场对分红问题越发关注,也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在年度分红之外考虑中期分红。在一向“出手阔绰”的银行领域,目前已有工、农、中、建、交五家国有大行披露中期分红方案,另有多家城农商行亮出中期分红计划。

早在2023年业绩说明会上,就有个别银行高管透露,将响应政策研究中期分红事宜。针对今年以来银行股的亮眼表现,也有分析师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接下来部分银行年度多次分红的可能性增加,利率下行背景下,会进一步吸引防御性资金、长期资金,有望提升估值。

不过考虑到银行业的金融特性,最重要的仍是统筹好短期分红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有专家提示,在盈利下滑压力下,银行提高分红比例应基于良好的经营业绩,平衡好股东、员工、投资者、存款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关切。

五大行计划实施中期分红

4月29日晚间,五家国有大行密集发布公告,宣布将实施2024年中期分红。

其中,工行、农行、建行、中行当日发布的董事会决议公告均显示,各行2024年度中期利润分配相关安排议案获董事会全票通过,其中明确了中期利润分配条件、分配比例上限。

综合各行中期利润分配议案,各行将根据经审阅的2024年上半年财务报告,合理考虑当期业绩情况,在2024半年度具有可供分配利润的条件下,实施2024年度中期分红派息,现金股息总额占集团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不高于30%。

四大行上述议案尚待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交通银行也在当日发布《关于2024年拟实施中期分红的自愿性公告》称,公司高度重视投资者回报,连续12年现金分红率超过30%。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监管政策导向,使投资者及时分享公司发展红利,增强投资者获得感,该行拟于2024年实施中期分红,后续将根据《章程》规定及2024年半年度净利润水平制定具体的中期分红方案,提交董事会审议批准。

四大行均表示,后续制定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时,将考虑已派发的中期现金分红因素。其中,工商银行称,后续制定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时,将扣除已派发的中期利润分配金额。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有关规定,履行公司治理程序后实施。

记者注意到,早在此前召开的2023年业绩说明会上,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管理层就曾提到中期分红事宜。

“我们也希望继续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分红,30%的分红比例应该不会变。”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透露,考虑到前期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下称《意见》),其中鼓励上市公司一年多次分红,建行也在研究,结合股东意愿、资本补充、监管要求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争取依法合规、积极有序地推进中期分红。

交通银行董事会秘书何兆斌则表示,未来交行会根据监管指引要求和投资者的诉求,积极研究继续实施中期分红事宜。

记者梳理发现,在2008年至2010年间,交通银行曾连续3年在上市银行率先实施中期分红,分红方案均为每10股派息1元。建设银行也曾在2008年实施中期分红,每10股派息1.105元,当时现金股息分配比例为45%。

响应监管要求

除上述五大国有银行外,综合媒体报道和银行公告,包括浙商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苏州银行、兰州银行、沪农商行、紫金银行等多家股份行、城农商行也提及或已经披露了中期分红计划。

比如,江苏银行、苏州银行、兰州银行董事会4月下旬审议通过了关于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决定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事项的议案;沪农商行、紫金银行董事会也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2024年中期分红安排的议案;上海银行董事会会议同意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事项。

作为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重要途径,现金分红是增强投资者获得感的重要途径。去年以来,银行股表现亮眼,不少分析认为,市场避险情绪浓厚,银行股的低估值、高股息特点更具吸引力。而一年多次分红,也被业内认为是响应新“国九条”及证监会相关要求,有助于提信心、稳股价,尤其国有大行具有较强示范作用。

证监会在今年3月发布的上述《意见》中提出,要推动一年多次分红,具体要求包括:完善监管规则,进一步明确中期分红利润基准,消除对报表审计要求上的理解分歧;要求中期分红以最近一期经审计未分配利润为基准,合理考虑当期利润情况;简化中期分红审议程序,压缩实施周期,推动在春节前结合未分配利润和当期业绩预分红,增强投资者获得感;引导优质大市值上市公司中期分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到了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时隔10年再升级。其中明确,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并要求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

事实上,银行股尤其国有大行一直是上市公司中的分红主力,去年银行板块现金分红比例进一步边际提升,据民生证券测算已达到30.9%。其中,国有大行2022年度计划分红金额首次突破4000亿元,2023年度则超过4100亿元,分红比例普遍维持在30%以上。在经历一轮明显上涨后,42家上市银行中,按照4月30日最新收盘价,仍有25家股息率在5%以上。

如何平衡利润分配与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主要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以及向股东分红,并通过资本的杠杆作用再次作用于实体经济。根据财政部2020年12月印发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办法》,其中分红上缴比例(分红金额/归母净利润)达到30%可获满分。

不过随着银行盈利压力凸显,在资本内生补充能力下降的客观背景下,加上部分国有大行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面临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达标压力,提分红还是降分红的讨论也有所增加。从大行一季报来看,去年减收却增利的局面未能维持,六大行中有5家出现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

不过,何兆斌在上述业绩会上表示,虽然去年交通银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可能面临更高的资本要求,但依靠降低分红率缓解资本压力并不是交通银行的正确选项,目前交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仍处于合理区间,距离监管底线要求存在一定的缓冲区间,后续将通过促进内生性资本增长与建立多渠道资本补充相结合,保持健康的资本充足率水平。

央行曾在去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2018年至2022年,六大国有银行的累计净利润中,约2/3用于留存补充自身核心一级资本,确保了资本充足率指标始终满足国际监管要求,并通过信贷投放等渠道作用于实体经济,其余部分主要用于向股东分红等。

近年来,监管部门也持续推动拓宽银行的外源资本补充渠道。目前来看,国内5家入选G-SIBs的国有大行,均已将发行TLAC非资本债券提上日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计划发行TLAC非资本债券合计不超过人民币4400亿元或等值外币。

另一方面,低估值仍是银行股普遍面临的困境,这也成为影响上市银行再融资能力的一大因素。继去年在大行带领下走出独立行情后,今年以来,银行板块继续领跑,中证银行指数至今已涨超16%,跑赢大盘近12个百分点,但银行股全面破净格局仍未打破,市净率(PB)最高仍不超过0.9倍,还有4家银行低于0.4。

有分析人士表示,一年多次分红意味着股东现金流改善、获得感更强,有利于进一步吸引增量资金,尤其在利率下行通道中,对长期资金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长期看对估值修复有积极意义。

不过,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提示,金融机构拟定分红方案时有多方面考量,提高分红比例应基于良好的经营业绩,要平衡好股东、员工、投资者、存款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关切,要充分考虑、妥善处理好短期分红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切勿“打肿脸充胖子”。

股票代码 股票名称 诊股
    • 中国平安
      诊断评分: 98.33
      短线操作机会,注意快进快出。
    • 赛力斯
      诊断评分: 92.00
      短线操作机会,注意快进快出。
    • 滨江集团
      诊断评分: -
      短线操作机会,注意快进快出。
    • 华发股份
      诊断评分: 94.00
      短线操作机会,注意快进快出。
    • 保利发展
      诊断评分: 94.67
      短线操作机会,注意快进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