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因为想走的都走了,所以最容易收阳线。
然而,2024年12月31日,居然是一个单边下跌的行情,当天沪指跌1.63%,深证成指跌2.40%,创业板指跌2.93%,成交额超1.3万亿。跟之前大家恐慌年报踩雷不同,31日金融股是指数下跌的主要推动力,券商板块指数下跌4.77%,银行板块指数下跌1.67%。12月炒高的超导、AI芯片、GPU等大科技股也出现较大回吐。
如果我们向前回溯,可以发现上一次年底收官日收绿盘的,是2015年12月31日,上证指数当天收报3539点,跌0.94%,成交2540亿元。
三天后,休完元旦假期的2016年1月4日,实施熔断机制的第一个交易日,股市大跌,上证指数收报3296点,跌6.86%,成交2409亿元。本来推出熔断机制的初衷是防止市场出现2015年那样的大起大落,但是,谁也没想到,居然演变成大家比谁更快跌停的游戏,结果,1月4日中午过后,股市交易在沪深300指数跌幅达5%时第一次触发当天新上路的熔断机制,交易暂停15分钟。 交易恢复后再度下挫7%,根据新规则,在13时43分停止交易至收盘。
其后,抛压一直持续到2016年1月27日的2638点才见底。
2025年元旦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股指又是单边下跌,上证指数跌2.66%,深成指跌3.14%,创业板跌3.79%、科创板跌3.40%,沪深两市成交额13965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放量508亿。个股普跌,全市场超4300只个股下跌。
券商股重挫,板块指数跌4.82%,国联证券和华鑫股份跌超8%,哈投股份、中国银河和东方财富跌超7%,指南针、第一创业、红塔证券跌超6%......
保险股也不保险,板块止跌跌4.22%;银行相对好点,可也跌了2.4%。
大金融板块走弱,导致股指失守3300点。
从消息上看,并没有什么利空,还有几个利好:
1、2024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称,将于近期开展第二次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下称“互换便利”)操作。同日,中国证监会表示,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已于当日开启,并且进一步扩大互换便利参与机构范围。
2、中国结算:对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所涉证券质押登记费实施优惠措施。
3、平安人寿发布公告称,其委托的平安资管投资于工商银行H股股票,于2024年12月20日达到工商银行H股股本的15%,触发了平安人寿根据香港市场规则的举牌举牌行为。
当然,从盘口来说,有利好都不涨就是利空,说明其自身的抛压巨大,利好都不能支撑其足够的买盘。
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释,过了12月31日这个登记节点,机构又可以玩风格漂移了,失去买盘的蓝筹股因此下挫。
周四一起下跌的还有中字股,都是年报避雷股,也是基金重仓股。
周四逆势飘红的只有4个板块,前三名是酒店餐饮、商业连锁和旅游板块,都是消费股,相信跟春节消费高峰有关。第四名是日用化工,也可以归类于消费。其实,消费股是有利好消息支撑的——商务部近日召开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推进视频会,部署落实7部门《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会上提出,各地商务部门要把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作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畅通经济循环、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重要抓手。
纯粹从技术面出发的话,周四跌穿60天线之后,下午出现了较大抛压。日线的布林通道下轨(3306点)被击穿,没有什么利空砸权重股的话,空头持续性有限,多数股指是要是会回到轨道之内运行的。可以考虑的前方支撑是前低,11月27日的3227点。
投顾姓名:蔡英姿;执业编号:A112061309001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和学习使用,不作为买卖依据,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章、音视频等)及操作仅供参考,我司为正规投资咨询经营机构,不指导买卖,不保证收益,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