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5月1日电,2025年4月30日,晶澳科技接受来自博时基金等26家机构的调研,本次调研采取业绩说明会的形式,会上董事、副总经理 杨爱青,财务负责人 李少辉,光储BG总裁 祝道诚,供应链总裁 武廷栋,董事会秘书 秦世龙回答了相关问题:
一、公司经营业绩介绍
1、业绩、出货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1.21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56亿元,公司报告期末总资产为1,129.5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78.96亿元。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6.72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38亿元,公司报告期末总资产为1,134.9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62.10亿元。
主要是因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以及国际贸易环境日趋严峻,导致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同时,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2024年度业绩影响较大。但在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了经营性净现金流入7.87亿元。
出货方面,2024年度公司电池组件出货量79.447GW(含自用1.544GW),其中组件海外出货量占比约49%, N型组件出货占比70%。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电池组件出货量15.65GW(含自用33MW),其中组件海外出货量占比约45%,N型组件出货占比95.8%。
2、持续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
公司长期持续支持技术研发和工艺创新工作,研发团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技术研发为基础,工艺创新为抓手,持续加大研发力度,技术优势进一步强化。2024年度研发投入37.11亿元,占营业收入5.29%。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有效专利1,899项,其中发明专利1,031项。
产品端,为实现产品更好客户端价值和满足客户多种应用场景需求,2025年初,公司重磅展出了新品 DeepBlue 5.0 超高性能组件。该产品基于公司 Bycium+ 5.0 电池技术平台,集成前沿技术、结构优化、材料增强和电气架构升级等多项高水平创新成果,实现了组件性能的大幅提升,功率高达670W,效率达24.8%。
3、加速推进n型电池产能爬产,降本增效
报告期内,n型电池产能快速达产,产品良率、电池转换效率大幅提升,生产成本明显下降,大尺寸电池在转换效率和生产成本上做到了行业领先水平。截至2024年末公司组件产能达100GW,硅片与电池产能分别达到组件产能的80%以上和70%以上,电池产能已完成由p型向n型的切换。
目前,公司最新的n型倍秀(Bycium+)电池量产转换效率最高已达到27%,工艺将持续改进,进一步降低电池生产成本,提高电池的性价比。
4、优化海外产能布局,推动"全球化"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保护趋势日趋严峻,全球化产能布局迫在眉睫,在公司"全球化"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加速推进阿曼年产6GW高效太阳能电池和3GW高功率太阳能组件项目建设,提升服务全球客户的能力。
5、回购公司股份,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综合考虑公司经营情况、业务发展前景、财务状况、未来盈利能力等因素,计划使用不低于人民币4亿元(含)且不超过人民币8亿元(含)回购公司股份,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截至2024年10月29日,股份回购实施期限届满,公司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26,945,700股,累计成交总金额为489,990,021.55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本次回购方案实施完毕。
6、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打造高效运营体系
探索以数字化和智能化赋能业务发展,提高运营效率,助力降本增效。持续加强数据信息的团队和能力建设,提升信息安全建设和保障,完成了营销、制造、运营、物流、财务等管理系统的新建和优化。设立智能制造研究院,各基地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多个单位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数智化的推广,大幅提高了产线产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性价比,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7、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以"共建绿色循环,共谋绿色发展,共创绿色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引,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体系,注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广泛应用数字技术、智能制造,打造绿色智造工厂;携手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构建"零碳"生态圈;公司已有6个基地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荣获国证指数ESG评级AAA级,EcoVadis可持续发展评级银牌等多项评级。连续三年披露可持续发展暨ESG报告,对外传递公司价值,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8、筹划发行港股事项
为进一步推动公司全球化发展战略,加快市场、供应链、研发三位一体的全球化建设,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国际品牌形象,提高公司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经董事会、股东会同意,公司计划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公司已于2025年4月28日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
二、问答环节
1、公司如何看待2025年全球市场需求? 国内电力市场化改革对需求有怎样的影响?
2025年全球装机展望预期较2024年有微量增长,在550GW-600GW之间。国内需求占比大概维持在50%左右。欧洲户用市场逐渐恢复理性,订单价格比2024年更加稳健一些。美国市场因为关税问题,目前较难判断,公司在积极跟下游客户沟通缩小对装机的影响。公司也在积极寻求一些新兴的市场,新爆发或电力稀缺的,例如中东市场、非洲市场等。
目前还是要看五月份之后各省的政策落地后再看,不排除在某个月份会需求会收缩,但整体看应该会是一个较为平稳的趋势。
2、公司阿曼的产能规划进展如何?
公司在加速推进阿曼年产6GW高效太阳能电池和3GW高功率太阳能组件项目建设,按照规划在明年一季度投产,有中国工程师支持,爬坡节奏可控度较高,预计能快速提升产能。
3、公司一季度现金流表现较好,在现金流管理上有哪些举措?
公司历来非常注重现金流管理,在行业特殊阶段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管控现金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障现金流: (1)做适量的现金储备;(2)加强回款的管控;(3)与供应商战略合作互信程度高,尝试运用供应链支付工具;(4)接单策略上,不接极度低价订单;(5)压缩资本性支出;(6)与金融机构加深互信,储备授信资源。
4、2025年公司的资本开支的计划,用途在哪些方面?
今年公司的资本性支出会比去年大幅缩小,研发类的支出优先,做更科学的研究,把握机会的同时压缩其他开支。
5、公司2025年对于一体化成本降本有哪些手段?
对光伏行业来讲,转换效率的提升是最大的一个降本的措施和手段。公司在硅片、电池、组件各环节都在努力提升产品的转化效率。同时,在保证转换效率和质量的前提下,在材料和新工艺优化上进行降本。
6、在电池技术上公司有怎样的规划?
公司电池技术的重点还是在topcon的提效上;BC在细分市场有竞争力,随着BC的工艺路线明朗化,会考虑投入部分产能,这样可以减少工艺变化产生的浪费;异质结在国内看没有上量的迫切必要性;钙钛矿在3~5年内看不到大规模量产的机会。
7、目前组件销售的账期情况如何?
公司对账期控制严格,通常要求发货前全额支付货款。如同意在发货后付款,则要求在发货前提供不可撤销的信用证、银行保函或来自可接受的信用保险提供商的全额信用支持以覆盖全额货款。对于信用良好的客户,亦会给予一到三个月的账期。对国内客户只接受转账以及经我们认可的不超过六个月期限的银行承兑汇票,对海外客户只接受转账以及不超过三个月的信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