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传多赢

智能装备空间无限,工业母机迎下一个发展周期

发布时间:2024-03-08

作者:梁洁云

转发

1421人阅读

一、市场表现

两会期间,市场震荡蓄势,量能依然维持高位,资金活跃,市场承接能力强,整体多头信号。

而在这个过程,智能制造板块(工业母机、新型工业化、智能装备等)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换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政策驱动下,持续获主力资金潜伏,哪怕是在市场偶然的“跳水洗筹”过程,大资金还是以流入为主,目前该板块处于调整末段,有望蓄势后向上突破,关注智能制造、工业母机、智能设备的后续机会。

图片来源:经传多赢股票

二、行业信息

工业母机又称机床,它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是“生产设备的设备”,为装备制造业提供智能的生产设备和零部件,主要包括车床、铣床、刨床、钻床、镗床、磨床、制齿机等。工作它是工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是构成现代工业的心脏,在整个工业体系中处于基石的地位。作为工业制造产业链最核心的环节,工业母机的技术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制造能力,甚至是国家之间的综合竞争力。重要性毋庸置疑。

作为全球遥遥领先的制造大国,我国机床制造和机床消费都排名全球首位,但国产替代率低。据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VDW)统计数据:2021 年全球机床消费额为 703 亿欧元,中国机床消费约 236 亿欧元,全球占比约32%,而第二名的美国占比约12%。 2021 年全球机床产值为 709 亿欧元,中国机床产值约 218 亿欧元,全球占比 32%,而第二名的德国占比约12%。但是,我国机床企业当前仍存在加工效率低、精度低、行业集中度低的问题。2018 年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仅约 6%。据海关总署数据,2019 年我国进口数控机床均价达 28.1万美元,约为国产机床均价的4倍。因此,当前工业母机发展的核心在于高端数控机床,尤其是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军工等重点领域的高档机床。

三、行业研究

商业模式: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机床作为工业生产的重要装备得到了广泛应用,机床厂商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以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利润水平。目前机床厂商的几大商业模式分别是①传统的线下展会,销售利润由代理商获取,生产企业只获得制造利润;②全球化销售模式,主要是大型机床企业通过与外雇经销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降低市场风险;③线上销售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客户提供更便捷购买方式并降低企业销售成本;④深度定制化模式,这也是未来发展趋势;⑤创新商业模式,部分具备前瞻性的厂商将机床行业与一些新兴行业进行技术结合,打造全新业务模式。整体来看,当下机床市场的发展在多元化和精细化方向不断深化,机床商业模式也逐步向着定制化、线上化发展。

政策支持:工业母机是我国强链补链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工业母机发展的政策,旨在实现从制造大国→制造强国迈进,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引擎。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里要求到2025年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国内市占率目标将超过80%,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总体进入世界强国行列。然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2024 年要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2024年3月两会报告再次定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升,直接/首要受益的机械板块就是工业母机。

市场容量:工业母机将开启新一轮更新周期。通常情况下,由于数控机床属于固定资产,更新周期为 10 年左右。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据,中国机床消费的上一轮高峰期为 2011-2014 年。一般折旧期限为 10 年,中国机床消费应大约会2021 年开始进入更新替换周期。但是,受新冠影响,国内机床的替换高峰有所延迟,有可能在大规模复工复产的2023-2024后到来。

竞争格局:首先,我国机床市场分为低、中、高三档,高端市场被日德企业垄断,中端市场国产企业竞争力逐步加强,低端市场存在低价竞争、产能过剩问题。具体来看,高端数控金切机床市场以日本、德国企业为主,垄断了国内的高端市场;中端机床市场除日德企业外,还包括台湾、韩国和美国及部分技术实力较强的国企,中端市场是未来国产化竞争的主要市场;至于低端机床市场以国产企业为主,低价竞争和产能过剩情况较为严重

具体来看,我国数控机床市场大致可以分为3个梯队。第一梯队是以 DMG、山崎马扎克、牧野等为代表国际性机床企业,基本垄断高端市场。第二梯队是以济南二机床、上海机床、秦川机床、海天精工、纽威数控、科德数控、宇环数控等为代表的大型国有企业及部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主要占据中端市场。第三梯队是由众多中小企业组成的低端市场。尽管,近年随着国内政策驱动和行业自身竞争,我国本土机床数控化率不断提升,部分企业逐渐可与国外竞争,但整体依然是有较大差距,尤其是高端机床市场,目前我国高端数控机床领域长期被海外垄断,2023 年国产化率仅约 6%。

本土机床厂商规模较小,距国际厂商差距较大。我国本土机床产品价值量相对较小,2022 年的本土机床企业营收规模中最高的约为 45 亿元。而国际企业除德国埃马克外,其余厂商 2019 年的收入规模均为百亿级,中外机床厂商收入规模差距仍然较大。

产业链:工业母机上游是各大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数控系统、编码器/光栅尺、滚珠丝杠、主轴、导轨、转台等,其中最核心的是数控系统,接下来依次是编码器/光栅尺、滚珠丝杠和主轴。上游零部件的精度及可靠性对机床性能影响较大。目前我国核心零部件还是依赖海外进口,高端领域国产渗透率低。以数控系统为例,数控系统作为机床最核心的“大脑”,高端国产化率低于 10%,就算是整体渗透率也仅仅是约35%。零部件这块,技术水平较海外厂商有一定差距,目前国内厂商正在奋起直追,零部件国内厂商例如数控系统里面华中数控、科德数控、秦川机床、海天精工等。

中游是机床制造商,目前国内机床产品以通机为主,专机市场的竞争格局尚未完全确定,深耕某一特定领域、专机产品过硬的厂商有望迅速建立品牌形象、抓住机床高端化及国产替代机会。另外,已经被市场认可、具有核心产品的机床厂商或者已经实现部分核心零部件自研自制的厂商会更具竞争优势。

最后,下游行业的高景气有望加快工业母机更新需求。根据MIR 睿工业数据,2022 年我国数控金切机床行业市场空间约 616 亿元,同比下滑 9%,主要系宏观经济影响及部分下游行业需求疲软,并预计行业至 2024 年实现反转。展望 2024 年,下游行业升级,如新能源车、5G技术升级,航空新材料应用与结构件复杂化,包括近期火热的智能机器人等高端制造领域都将加快工业母机更新需求。

四、投资策略

从数控机床的进出口情况看,出口机床以中低端为主,而进口以高端为主,进口价格约是出口价格的3-5倍,存在产品结构的供需失衡问题。从机床更新周期看,2011-2014年是机床产量高峰期,按10年迭代周期看近几年的机床更新需求有望增长。从国产化率看,我国机床的核心零部件长期依赖海外,大国博弈下,硬科技自主可控保卫战已经打响,目前渗透率不足10%的高端机床需要快速攻坚。2022-2023年受下游行业景气度影响,机床市场下滑。

但展望2024年,在制造业复苏、政策驱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以及机床出海需求下,市场有望回暖。新质生产力成为两会热词,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质生产力,而智能装备是新质生产力提升的路径之一,有望被市场资金继续挖掘炒作,成为市场风口,关注智能装备以及其中的工业母机的投资机会。

①机床设备:海天精工、秦川机床、华辰装备、科德数控、纽威数控、华工科技、宇晶股份、沈阳机床、华东数控、日发精机、昊志机电、上机数控等

②工程机械: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联重科、恒立液压、思进智能

轨交设备:时代电气、中国中车、中国通号、思维列控等

④其他设备:杰克股份、宏华数科、一拖股份、先惠技术等。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景气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国产替代不及预期;政策落地不急预期;核心部件供应受阻等风险。

资料来源

1、开源证券-孟鹏飞(S0790522060001 )行业深度报告:工业母机:高端加速突破,产业未来可期-20240103

2、源达证券-吴起涤(A0190523020001 )机床行业研究系列:工业母机市场远大,国产化和周期复苏共振-20240112

3、经传多赢股票

梁洁云 执业编号:A1120619060027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和学习使用,不作为买卖依据,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情况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以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章、音视频等)及操作仅供参考,我司为正规投资咨询经营机构,不指导买卖,不保证收益,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担风险。

目录 目录
26期

经传月刊(2024年3月)

2月是A股较大的转折点,会上换帅,从暴跌到超跌大反弹……反弹的节点,还是节前最后三天,之前对行情失望而提早离场的朋友,节后回归都难以置信。在新旧交替下,望3月坚挺3000,给予更多朋友上车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