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传多赢

官媒资讯
  • 其中,天星银行、中国银行(香港)、交通银行(香港)、东亚银行、恒生银行等11家银行可提供即时港元兑人民币充值服务,并支持通过人民币和港元户口充值。 据介绍,数字人民币除了可在大湾区使用,还可以在内地其他试点地区使用。数字人民币与内地传统电子支付正在开展条码互通工作,香港居民将来可以有更多消费选择。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表示:“很高兴香港成为首个数字人民币的跨境试点,香港也是内地以外首个本地居民都能开立数币钱包的地区。数字人民币在香港扩大试点范围,并充分利用‘转数快’‘24x7’及即时转账的优势,让用户无需开立内地银行户口就可以随时随地为数币钱包充值,便利港人在内地消费。我们会继续与人民银行紧密合作,逐步扩充数字人民币的应用范围,丰富香港居民可使用的数币钱包功能,并推动更多零售商户接受数字人民币,便利两地居民的跨境零售支付。” 据悉,金管局还将与数研所共同探讨通过实名认证让香港居民升级数币钱包,以及推进更多支付上的互联互通,为用户(包括个人及商户)提供更便利的支付体验。同时,也会共同探索企业的应用场景,以便利跨境贸易结算。
    发布时间:2024-05-17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 财联社5月17日电,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银行纪检监察组、天津市纪委监委消息:中国银行原数据中心副总经理杨志国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银行纪检监察组和天津市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发布时间:2024-05-17 文章来源:财联社
  • 港股通(沪)方面,中国银行、中国石油股份分别获净买入11.71亿港元、5.86亿港元;美团-W遭净卖出6.7亿港元;港股通(深)方面,腾讯控股、建设银行分别获净买入5.23亿港元、5.1亿港元;中国海洋石油遭净卖出3.6亿港元。
    发布时间:2024-05-17 文章来源:财联社
  •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金融业“虚胖”的量与价 目前,金融业增加值占我国GDP比重大约为8%。分地区来看,部分金融发达省份的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超过两位数,有的甚至达到20%。由于金融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影响大,金融业增加值“虚高”不利于准确客观判断经济运行情况,也将影响对于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跟踪研判。因此,寻求更加科学的核算方法势在必行,也是政策决策的重要参考。 北大国发院增长实验室主任伍晓鹰近日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考虑到中国经济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包括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为整体经济服务的金融业增长速度应该低于或不超过GDP增长率。 2023年一季度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远超同期4.5%的GDP增速;相比之下,2024年一季度调整后的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而同期GDP增长5.3%,两者大致相当。再假定其他因素都不变,或许可以说2023年一季度金融业增加值确有些“虚胖”成分。 那么,所谓金融业增加值“虚胖”或“水分”到底是什么性质?伍晓鹰表示,这需要从量和价两方面看,名义增加值是数量和价格的共同结果。因为价格每年都在变化,计算实际增长率必须要排除价格因素。 从量的角度看,金融业增加值来自金融业为所有经济活动所提供的实际服务。实际服务的价格与宏观经济政策密切相关。“保增长”政策下扩张性的金融政策、存贷指标压力,会促使一些银行追求存贷款规模虚增。 从价格的角度看,同样的金融服务在扩张性货币政策下可能要支付更高的手续费或佣金,但这更高的费用只是服务的价格,而不是服务的量。如果这样的价格不能够被平减掉,金融业的增加值增长率就会被高估。问题是如何将这个“水分”挤出去?
    发布时间:2024-05-17 文章来源:电子报
  • 今年2月,中国银行业协会组织制定了《中国银行业应对“代理维权”灰产识别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国银行业应对“代理维权”灰产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相关文件中写明了灰产的主要形式为反催收联盟、羊毛党、恶意投诉等。5月10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正式发布《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应对异常维权指南》,这也是业内首个正式发布的应对反催收规范性文件。 异常维权是指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向从业机构施压以牟取不当利益的维权活动或行为。异常维权对从业机构正常运营造成较大影响,如:造成经济损失、损害从业机构声誉、不当占用消费者权益保护资源等。 据悉,异常维权按照恶劣程度不同分为一级异常维权和二级异常维权。从业机构应对一级异常维权时,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的线索,可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处理。积极协助公安机关、金融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对相关案件(事件)的调查处理,确定违法事实及相应证据后,积极推进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近日,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下,金融消费者保护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开通投诉处理和纠纷调解两项功能。 具体而言,消费者反映购买产品或接受服务与金融机构发生的民事纠纷问题,可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金融消费者保护服务平台”,完成实名注册后即可登录使用。消费者可以点击“我要投诉”“我要调解”进行投诉、申请纠纷调解,银行保险机构、调解组织将通过平台受理相关诉求后及时与消费者联系处理,消费者亦可通过平台查询处理进度。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建议,要想催收市场更加规范,除了给出市场规范化标准指引等规范性文件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从征信、就业、医疗、消费等各个层面对催收违约人进行制约。
    发布时间:2024-05-16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 财联社5月16日电,香港金管局最快将于本周五公布在港推出数字人民币相关详情,现阶段香港市民可通过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并可经转数快增值,直接从人民币户口扣数,或从港币户口扣数并即时兑换人民币皆可,同时也可用银行卡增值,方便港人到内地跨境支付。
    发布时间:2024-05-16 文章来源:财联社
  • 日的推进会上,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代表也透露了相关工作进展,从重点工作来看,各行均已完成既定阶段性目标。 重点城市扩围,构建常态化可持续模式是关键 对于下一步工作要求,张青松表示,优化支付服务工作的重点已从17个重点城市扩展至全国,除了要继续保持前期的工作力度外,更关键的是要构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不断增强支付体系的多元化与包容性,充分尊重消费者的支付选择权。 就在5月6日,央行披露了一批拒收人民币现金的案例,共涉及8起行政处罚和7起未予处罚典型案例。从行政处罚案例情况来看,包括学校(办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未设立现金收付渠道,提供“面对面”服务的经营主体未设置现金收付通道或设有人工现金收付通道,但工作人员拒收等。 “金融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各行业企业的协作至关重要。”张青松在推进会上表示,要齐心协力推动市场良性运转,立足实际、面向长远,按照“既满足市场需求、又避免资源浪费”的原则,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可持续性,把这项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力争在6月底前实现更大突破。 会上,央行提出了新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包括持续完善银行卡受理环境;持续提升银行网点支付服务;充分发挥现金兜底作用;进一步做好外币兑换服务;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宣传成效。 从参会金融机构的下一步工作部署来看,各重点银行已经在相关方面有所准备和推进,包括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外部合作和行业联动、优化宣传工作和效果、加大资源投入等。
    发布时间:2024-05-15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 中国银行(601988)3月29日曾宣布续聘普华永道中天为2024年度国内审计师,续聘罗兵咸永道为2024年度国际审计师,审计费用为1.01亿元。罗兵咸永道与普华永道中天同属普华永道国际网络成员所。截至目前,中国银行尚未召开股东大会对该续聘审计机构的议案进行审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近来普华永道卷入了一些争议中。此前,普华永道作为中国恒大2009年上市以来的审计机构,合作长达14年直到2023年1月解除合作,过去十余年中国恒大每年审计报告均由普华永道出具无保留意见。
    发布时间:2024-05-15 文章来源:e公司
  • 高增长队伍中,既包括厦门银行、上海银行等地方性城商行,也有中国银行等国有大行。 进一步穿透财报来看,投资收益增长的关键推手是债券收益。2023年以来,不少银行大力买债,债券投资规模高企,在债牛行情下收益颇丰。 投资收益提速 息差承压背景下,记者注意到一季度多数银行的投资收益却逆势增长,甚至成为创收的“重头戏”。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在A股42家上市银行中,有36家银行投资收益实现增长,占比超八成。 记者据Choice数据统计发现,在43家上市银行中,有五家银行今年一季度收益同比增长三倍以上。其中增速最大的当数厦门银行,去年该行的投资收益仅为4338万元,今年猛增至2.80亿元。此外上海银行、紫金银行、瑞丰银行、中国银行的同比增速也超三倍,分别为497%、401%、370%、332%。不过,虽然上述部分中小银行增幅大,但从增长绝对值来看,国有大行、股份制大行还是“一马当先”。增长绝对值“前三”分别为中国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一季度分别同比增长了113.18亿元、63.07亿元、49.6亿元。 从投资收益的绝对值看,2023年一季度投资收益超百亿元的银行为中国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投资收益分别为147.25亿元、137.41亿元、127.82亿元。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紧随其后,投资收益分别为95.03亿元、92.02亿元。 除上述公司外,还有民生银行、宁波银行、中国银行、平安银行等16家银行的投资收益超10亿元。一季度42家上市银行合计投资收益为1333亿元,超过千亿“大关”,去年这一数据仅为925亿元。
    发布时间:2024-05-14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 国有大行TLAC(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发行在即,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将分别“试水”发行300亿元。其中,工行首单定档5月15日,将打响国内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TLAC非资本债“第一枪”。 按照前期公告,5家入选G-SIBs的国有大行计划发行TLAC非资本债券合计不超过4400亿元或等值外币,工行、中行发布的第一期债券金额距离上限均有一定距离。综合市场分析,这一方面是因为TLAC非资本债券国内市场需求培育需要一定过程;另一方面,少量试水可兼顾流动性冲击和债市扰动,更好把控发行成本。 前期多位机构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TLAC非资本债券的投资者结构整体将与二级资本债相似,以国有大行、股份行及其理财子公司等机构为主,不过,考虑到资本新规对风险权重的调整,银行自营长期参与动力还有待观察。 两家600亿元试水,期限均取“3+1”“5+1”模式 5月11日、13日,工行、中行先后发布了2024年TLAC非资本债券(第一期)发行公告、募集说明书等。 两家银行本期债券基本发行规模均为300亿元,其中品种一基本发行规模200亿元,为4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在第三年末附有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品种二基本发行规模100亿元,为6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在第五年末附有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 中行披露的首期TLAC债发行情况与工行大体一致,其中工行发行期限为5月15日至17日,中行发行期限为5月16日至20日。
    发布时间:2024-05-14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 1
  • 2
  • 3
  • 4
  • 5
  • 6
  • 293